51、梵高名画《鸢尾花》(Irises,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藏)
52、梵高《圣雷米疗养院与教堂风景》(纽约佳士得2018.5)
53、梵高《阿莱城的基诺夫人》(L'Arlésienne,Madame Ginoux)
54、梵高《静物,花瓶与康乃馨》(Nature morte,vase avec oeillets)
55、梵高《顶奎特尔桥》(Le pont de Trinquetaille)
56、星空
57、Vincent van Gogh, The Poet’s Garden, oil on canvas, September 1888,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58、《用炉火烹饪的农妇》Peasant Woman Cooking by a Fireplace,1885
59、《洛杉矶摇篮曲》La Berceuse,1889
60、《农妇》Head of a Woman, 1885

第402篇:梵高 (第五集)

第一页:梵高名画《鸢尾花》(Irises,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藏)!

第五页:梵高《顶奎特尔桥》(Le pont de Trinquetaille):

第六页:

《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 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杨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 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

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记得一句关于梵高的话:“灿烂到极致不是黯淡就是死亡,所以梵高也只能,毁灭了自己。”



佳士得香港展出梵高等大师画作 

2004年10月08日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十月七日电 佳士得有限公司今日起一连两日在此间展出十七项总估价逾五亿多港元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精品。

佳士得(美洲)印象派现代艺术部主管麦格连介绍说,这次展出的艺术精品为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大师,包括莫奈、梵高、毕加索、塞尚等的精彩画作,并将于十一月三日在美国纽约推出拍卖。

该批作品当中,以梵高的“顶奎特尔桥”最为瞩目,估价高达九千三百多万至一点四亿港元。这幅作品于一八八八年完成,描绘连接法国亚尔与隆河彼岸城市--顶奎特尔的一座桥,梵高运用了独特的色彩和光线,表达出强烈的感情,扣人心弦。

莫奈的“伦敦.国会.雾里的光影效果”是另一个焦点,估价为九千三百多万至一点四亿港元。莫奈从一八九九年至一九零四年间,共完成了一系列共九十五幅以伦敦著名景物为题的作品。

麦格连说,“伦敦.国会.雾里的光影效果”被认为是该系列中最好的作品。莫奈别具一格的诠释手法,凸现了景物的庄严和壮丽,他的作品系列也因而成为永恒的经典名作。

这次展出的其他作品还包括估价约为七千多万至九千多万港元,出自塞尚手笔的“女子肖像”,还有毕加索于一九六八年创作、估价约三千多万至四千六百多万港元的“抽烟斗的剑客”等。 

梵高是真的被熊孩子所杀?

作者:陈诗悦 廖乙歌

距离巴黎不远的奥维尔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这个小镇因为是画家梵高最后的居住地,而成为全世界艺术爱好者的朝圣之地,这里有梵高笔下的麦田以及乏味的小镇建筑,也是梵高开枪自杀的地方。

梵高是自杀的,所有传记、电影和介绍文章都这么说,直到2011年史蒂文·奈菲(Steven Naifeh)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Gregory White Smith)出版传记《梵高:人生》(Van Gogh: The Life),首次提出了“梵高不是自杀”,是死于小镇少年的误杀,引起轩然大波。梵高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两位作者在最新一期的《名利场》上撰文,引用法医的最新研究,用事实进一步证实了他们的观点,重申梵高之死不是自杀。

重写历史,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天空灰蒙蒙的显得特别低沉,风呼啸着卷过大地,惊起了一群乌鸦。一个孤独的流浪者,拖着蹒跚的步子走向一片金色的小麦田。他带着一个画布,一个画架,一包颜料还有一脸痛苦的表情。他摆好了工具箱开始忘我地作画,急于去捕捉同暴风雨临近时麦子疯狂旋转的场景。如同风鞭挞着小麦使之疯狂,他将不详的云朵加在了画布上,接着是盘旋在他的头顶的乌鸦,当他向上看的时候,他暴突的眼睛中竟带着疯狂。他来到一棵树下,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绝望了,看不到出路。”然后他痛苦地咬紧牙关,将手伸进了口袋......长镜头中,麦浪在风暴中疯狂翻滚,一声突然的枪响,让路过的司机吃了一惊。然后,音乐响起,“剧终”出现。

这是一个伟大的画面,一个永恒的传奇,世界上最受钟爱的艺术家,荷兰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之死,也是1956年上映的《梵高传》电影的最后一幕场景。

过去几十年来,“自杀”一直是梵高传奇中毋庸置疑的最后一章,公众热爱那些画面。但是,现在要人们接受梵高不是自杀而是被熊孩子误杀了,似乎总少了些艺术神秘的美感。2011年,普利策获奖传记作者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就在他们的传记作品《梵高:人生》中,首次提出了“梵高不是自杀”的看法。但是这观点一经提出,他们就发现自己处于人们的质疑和攻击之下。

最新一期的《名利场》杂志再次刊登了“他杀说”提出者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刊登的文章,他们两人在法医提供的证据下,重申梵高不是自杀。

2011年,《梵高:人生》刚刚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许多媒体包括BBC在内,都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但是,奈菲和史密斯却认为,“那些追求疯狂角度和限时报道的新闻编辑们(特别是在英国)跳过了整整900页的正文部分,一路猛进直奔附录——梵高是被谋杀的!知名画家惨遭少年杀害!诸如此类惊悚的标题大张旗鼓地叫嚣着”,实际上对他们作品的内容没有进行详述,大多是断章取义。

在相对小范围的学术圈中,包括研究梵高的学者、艺术史家、策展人、专家也同样不满意,许多人多年的研究著作都深植于“梵高自杀论”的传统叙述。这些人不仅不赞同他们的新观点,甚至可以说是被激怒了。

梵高美术馆则在其网站上以一条措辞严谨的公告,表达了游移的态度:综合考量来看,要确定自杀就是梵高的死因还尚言之过早。

梵高自杀说是怎么来的?

就像其它关于梵高自杀的所谓的那些“早期资料”,主要依赖于一个人的证言——艾德琳·拉瓦克斯(Adeline Ravoux),梵高所住客栈所有者的女儿。梵高住在奥维尔镇(Auvers),最后他也死在了这里。梵高死的时候,艾德琳只有13岁。她首次讲述梵高之死,是在1953年。当她讲述的时候,实际上是把半个世纪之前父亲告诉她的故事讲了出来。但她讲故事的内容每次都在不断变化,甚至发展出戏剧性的塑造。

另一位目击者是梵高医生的儿子保罗,梵高曾为他父亲画过肖像画。梵高死的时候,保罗17岁。之后,保罗花了大部分时间吹嘘自己和他的父亲对这位艺术家的重要性。而梵高弟弟西奥(西奥·梵高,艺术品商人)的儿子却说保罗的很多说法“都不可靠”。

实际上梵高“自杀”正是处在一个适当的时间。他死后,艺术世界终于认可、接受了他的创作。尽管在他去世前几个月,巴黎一家著名的杂志报道赞美了他的作品;尽管因绝望而自杀的叙述与此时的时机并不十分吻合,但精灵离开了瓶子,他还是离开了人间。而梵高扣人心弦的自杀殉道的故事,就像火箭起飞一样,提升了梵高的名气。

梵高为什么不可能自杀?

关于“自杀说”,奈菲和史密斯认为都是一派胡言。

第一、梵高并没有为他最后的日子留下任何只言片语。电影其实犯了一个错误:梵高并没有留下遗书。对于一个如此放荡不羁的人来说,留下遗书才是奇怪的。人们在他死后,在他的衣服里发现了他的一封信件。而这封信被证实是在1890年7月27日,梵高受到枪击的这一天,写给他弟弟西奥最后一封信的草稿。那封信表现的是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甚至是热情洋溢的态度。此外,就在梵高还没有被子弹击中腹部的前几天,他还订了很多颜料。

第二、在梵高死后数天内,并没有任何早期的记录提到“自杀”,它们仅仅提到梵高“他伤了自己”。奇怪的是,奥维尔城镇的居民似乎像有计划般对这个事件保持沉默。首先,尽管当时夏天的街道十分拥挤,但却没有人承认看到过梵高最后那次导致他丧生的外出。没有人知道梵高有枪,也没有人承认在梵高自杀后找到了那把枪,更是没有人找到过梵高当时携带的物品如画布、画架、颜料等等。他临终时候的医生是一名产科医生,可能根本无法对梵高的伤势做出正确判断。

第三、无论如何,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无论多么精神失常,试图开枪来自杀的话怎么会只击中了腹部?就算只击中了腹部,明明可以开第二枪来了结自己,却为什么要带着中弹的腹部,忍着极度的痛苦,蹒跚着走一公里的路回到自己的房间,在痛苦的挣扎中度过了29个小时才死去?

第四、事实上也很难有人能做到用左手射击自己的左侧。梵高不是左撇子。但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自杀者都会在握着手枪的手掌上留下灼伤的痕迹。让我们假设梵高的确以一种扭曲的姿态举枪自杀(更不用说掀起自己的上衣自杀了),法医Di Maio说道,“在这种情况下,伤口附近必然会有烟灰、火药的粉尘以及皮肤灼伤的痕迹,但任何一份法医报告中都没有见到这些。这也就说明枪口的距离应该在一到二英尺以外。”

梵高到底是谁杀的?

当时,警察曾调查过梵高的枪击事件。当地警方曾在梵高死前询问过他:“你想自杀吗”,他回答了一句令人困惑,且模棱两可的话:“我觉得是这样。”

那么如果梵高不是自杀的,到底是谁杀了他呢?

雷内· 萨克里坦(René Secrétan)很可能是凶手。16岁的雷内是巴黎一个药剂师的儿子。1890年夏天,他和他的家族一起到奥维尔避暑。在奥维尔,他率领一群小混混用恶作剧欺负人,曾经常装扮成野牛比尔,就好像他是一个英雄。他买了一个纪念品服装(流苏鹿皮、牛仔帽、皮套裤)和一个老式小口径手枪,看起来具有威胁,但老是出故障。

他发现了一个目标——一个名叫文森特的奇怪荷兰人。那时梵高已经成为谣言和嘲笑的对象,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带着支离破碎的耳朵、尴尬的负荷,穿过小镇。只要自己高兴,梵高就会随意到处作画。喝多了,还会与人莫名其妙地进行激烈争论。

雷内的父亲在社区里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所以雷内有很多朋友,而梵高并没有朋友。雷内故意请梵高喝咖啡,迎合这个孤独画家的谈话艺术,并付了一轮又一轮的饮料钱。之后,他就拿梵高说的一些话作为笑料,来逗乐他的乐队朋友。而梵高不止一次受到雷内和他伙伴的捉弄。

有一份长期被忽视的资料来自于瓦兹当地一个杰出家庭的女儿。据她所言,那致命的枪声响起的时候,梵高是在通往雷内家别墅的路上而不是在麦田里。

雷内后来在法国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银行家和商人。当他看到梵高的电影后,决定抓住这最后机会来打破一生的沉默,但是他只承认那把枪是自己的,其他什么也没干,当事故发生的时候,他已经离开奥维尔了。

在20世纪30年代,当画家的死亡仍在人们的记忆中,著名学者约翰曾前往奥维尔采访过一些当地人。之后,他向很多人,包括至少一个记录员说起他听到的谣言,几个“小男孩”意外击中了梵高,男孩没敢出来承认,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指控谋杀,最后梵高选择保护他们,自己将这次枪击事件揽下来,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自杀式殉道”的结局。



评论
热度 ( 43 )

© 驴眼看世界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