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麦田里的第一步》First Steps, after Millet,1890
42、梵高 阿尔勒朗格鲁瓦桥 纽约佳士得2003.11 成交价829.55万美元
43、梵高 有房子和农夫的风景 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原图
44、梵高《夜色中的白房子》(White House at Night,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45、梵高《阿尔勒竞技场》(Arena at Arles,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46、梵高 收割者(摹米勒) 伦敦佳士得2017.6 成交价2424.5万英镑。
47、《甘蓝和木屐》Still Life with Cabbage and Clogs , 1881
48、《蝴蝶和罂粟》Butterflies and Poppies , 1890
49、《皇娥》Emperor Moth ,1889
50、梵高《静物:花瓶中的唐菖蒲》(NATURE MORTE:VASE AUX GLAÏEULS,苏富比)

第401篇:梵高 阿尔(第四集)


第二页:梵高 阿尔勒朗格鲁瓦桥 :

《阿尔勒吊桥》是梵高在晚年的时候(相对于他只有三十几岁的寿命而言)住在阿尔勒这个小镇上,画了这个吊桥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春天的一个傍晚,几个洗衣妇在河边洗衣服,身旁是绿色的,黄色的小草,镜子般的水被洗衣妇搅起一道道波纹,阿尔勒的吊桥在洗衣妇的旁边,在桥的砖上有不下三种色彩,桥是由铁索吊起来的,马车正从桥上走过,马的前蹄还在动,这就是“阿尔勒吊桥”的景色。

『1888年2月21日,梵高到达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住在卡列尔饭店。这一张是他到达后的3月间所画。信中写着:"今天的工作是画一张15号的画——那是在蓝色天空下,一辆小马车正通过的一座吊桥,和天空同色的河水、绿草,橘色的河堤,还有一群穿着各色衣服的浣衣妇女。"这一张画的色彩清澄而果断,有如金属管乐器奏出的嘹亮声响。天空是一片蓝,水波荡漾的深邃运河,均远离巴黎的喧嚣,漫游在郊外的梵高,彷彿可以听到他自己快活的声息。这座吊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破坏,现在已另外在别处建筑新桥。』

梵高画了很多以桥为主题的作品,他仔细观察蓝天和四周生机盎然的景物在河水中的倒影,千方百计地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画家从河对岸描绘了这幅景致。

这幅画可以说是梵高的色彩实验,画家大量使用蓝、橙补色,整张画在三原色调的展现下,达到画面平衡和谐的效果。光影的感觉在画中不太明显,全然以颜色为主导。笔触纵横交错,细致入微,赋予作品浓郁的日本风格。

在给提奥的信中,梵高写道:"今天我带回来一幅有吊桥的油画,有一辆二轮小马车从桥上走过,背景是蓝天——河也是蓝色的,河岸是桔黄色的,岸上长着绿草,有一群穿着衬衣与戴着五彩缤纷便帽的洗衣妇女。我还有另一幅画着一条乡下小桥与更多洗衣妇的风景画;也画了一幅火车站附近种着法国梧桐的林荫道。提奥,我感到好像是在日本一样。我说得一点也不过火,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美丽的景色。……无论如何要来一趟,最好能住一阵子。惊讶吧,居然有这种颜色。"

第三页:

梵高 有房子和农夫的风景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рмитаж,英文:HermitageMuseum)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的罗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该馆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宫邸。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新建的侧翼“艾尔米塔什”(名字源自古法语hermit,意为“隐宫”。由法国建筑师让·巴蒂斯特·瓦林·德·拉·莫斯Jean-BaptisteVallin de laMothe设计),该博物馆由此得名,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该馆收藏异常丰富,有各类文物270万件。其中,绘画约1.5万幅,雕塑约1.2万尊,版画和素描约62万幅,出土文物约60万件,实用艺术品约26万件,钱币和纪念章约100万枚。主要藏品有俄罗斯和各国稀有珍品,古希腊罗马雕塑,西欧中世纪至近代雕塑和绘画:斯基泰艺术品,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画作。其中,古罗马雕像《塔夫里卡的维纳斯》、莱奥纳多·达·芬奇的画作《贝诺亚圣母》、伦勃朗的画作《浪子回头》等最著名。

埃尔米塔什博物馆(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Эрмитаж)的收集始于彼得大帝的女儿——女皇伊丽莎白。然而,真正的美术馆创建者,无疑当数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4年,她通过借款的方法从德意志商人手中购进大量绘画,之后,更是对美术品收集的热衷程度几近疯狂,从而收集了庞大数量的美术品。仅绘画作品就从欧洲购得4000万件以上。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后,仿佛要对美术史上的作品搜罗无遗一样,继续不断地补充。这一巨大的建筑物中,所收藏的绘画、雕像、陶器等收集品高达300万件以上。不仅是欧洲的美术,这里还展示着众多希腊、印度、中国等世界范围内的古代遗物、美术作品。

第四页:

梵高《夜色中的白房子》(White House atNight,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夜色中的白房子》(White House atNight)于1890年7月16日作于瓦兹河畔欧韦,这距离他去世仅仅两个星期(1890年7月29日),现藏于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据冬宫博物馆介绍,这幅画是“梵高发现自己的心理极度得紧张”。白房子上的两个窗户,被解释为是这个家的“眼睛”,呈现出“令人震惊”的溅上去的红色斑点,而天空的金星是命运的标志,被视为梵高的痛苦的象征。

大画家梵高也是物理学家?多幅画作隐藏科学谜题

科学不仅为未来艺术创作提供新灵感,回顾西方美术史,许多经典画作也蕴藏着不少悬而未决的科学谜题,让科学家忍不住一探究竟。其中,又以梵高作品留下的谜题最多。在“名画与科学”展区,集中展示了这些故事。

梵高有一幅画叫《夜色里的白房子》。画面右上端有一颗特别明亮的“星球”。它到底是月亮,还是其他特殊的星体?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唐·奥尔森教授对此感到好奇,想弄清楚这是不是一次真实的天象记录。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找到了梵高给弟弟的信,信中提到,这幅画创作于1890年7月17日晚上7时左右,作画地点是在法国的奥弗尔小镇。2000年春,奥尔森专程来到奥弗尔小镇,找到了画中的那幢白房子。通过与原画的比对,奥尔森得出结论:梵高是朝着西方地平线,在太阳下山时创作这幅画的。奥尔森又来到天文馆,借助文献资料和计算机的模拟,知道那一天为阴天,不可能有月亮,也没有其他特殊的天象。通过比对星图,奥尔森终于确认,令他感到惊异的那颗星是金星,正是它把当时的天空照得异常明亮。

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星空》是传世名作。然而在物理学家眼中,这幅作品还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可能为破解物理学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画面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湍流,也是物理学的专业术语。湍流涉及从微观到宏观多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内部外部的能量交换也非常复杂,被称为“经典物理学最后的疑团”。科学家一直试图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湍流现象,至今鲜有圆满的解决方案。然而,科学家对《星空》进行研究后发现,画中看似抽象的光影“湍流”,竟符合“柯尔莫哥洛夫微尺度”,这是一个关于湍流现象非常高深的物理理论。莫非,大画家梵高同时也是物理学家?(解放日报)

第六幅:梵高 收割者(摹米勒) 伦敦佳士得2017.6成交价2424.5万英镑:

1889年,梵高去世前一年曾在圣雷米(Saint-Rémy)创作,并创作了“田野上的劳动者” Les Pravaux deschamps这一系列向米勒致敬的作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梵高虽然饱受精神障碍的困扰,但其极具表现力的色彩也展示无疑。这个系列作品共有10件,3件在私人藏家手中,7件收藏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

钴蓝色的天空下,镰刀拂过金色玉米的海洋,这个法国南部农民收割的形象出现在梵高的画面中,夸张的蓝色和颇具活力的黄色,正是梵高开创的表现性色彩,劳动者居于画面中央,向英雄一样,表达了梵高对劳动和自然的热切,以及对劳动者群体投射的情感。

梵高在圣雷米的故事众所周知,此前他曾两次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第一次发生在1888年圣诞节,他割掉自己的耳朵,第二次在1889年二月,并在5月进入圣雷米。在这里,他进入了相对平静的时期,作品中出现了病院的花园和远方的麦田,情形似乎有所好转,然而到7月中旬,他的病情再次恶化,甚至无法离开自己的房间。不料,六个星期之后,他再次以非凡的创造力回归,到了9月中旬,他已经完成了至少十八幅画,正如扬·胡尔克(JanHulsker)写道:“当我们深入研究梵高创作的年表时,我们遇到了这样的谜,他在恢复后创作的数量和质量真是难以置信。”

梵高这幅《收割者》正是完成于这个时期,在恢复的最初阶段,他的创作转向了米勒,这组米勒的作品最初创作于1852年,曾在杂志中出版,包括了10幅丰收农民的形象。1889年9月,梵高给弟弟西奥的信中提及自己有米勒10幅作品的7个拷贝,而他将以此被蓝本进行创作。“我的画笔就在我的手指之间,就像小提琴上的弓。”梵高兴奋地写到。

尽管《收割者》以及这个系列的作品都是基于米勒同一主题的创作,但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复制,梵高向西奥解释说:“这不是简单的复制,它是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于是梵高以超凡的想象力赋予画面色彩,深蓝色的天空呈现出浓密的、令人窒息的不透明感,在金色田野边缘,绿色灌木的边缘上用了短而倾斜的笔触,天空不再是无限的空旷,而具有了有形的质感,与人物构成了和谐的整体。

画面中,耀眼的蓝色和黄色构成了有趣的关系,农民蓝色衬衫袖子和黄色的田野形成了对比,而他黄色的草帽又与蓝色的天空构成了呼应,这种色彩搭配是梵高的杰作。

对于米勒,梵高并不陌生,早在1880年他给弟弟的信中就提及绘制了米勒的习作,而且梵高早期的作品也倾向于现实主义,从那幅著名的《吃土豆的人》似乎也可以看到他受到米勒的影响。而到了生命最后几年,梵高更具表现力的作品中则发挥出超乎寻常的创造性,他曾给弟弟写信提到,在患病的前几天,他就在酝酿着“收割者”的形象,“这个主题美丽而简单,我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在酷热中挣扎着完成自己的工作,我仿佛看到了死亡,人就像被收割的小麦。但其中并没有悲伤,阳光下一切都是金色。”

梵高这组作品中,收割者和播种者同样是梵高作品的主角,似乎象征着生存与死亡、创造与毁灭,对梵高来说,这些劳动者都具有神性和宗教意义,他们在自然的永恒循环中工作,“死神”是创造的象征,这并不是邪恶或不祥,而是一种具有无穷无尽、亘古不变的自然循环和生命的延续。“在冬天的雪中,在秋天的黄叶里,夏季成熟的玉米,春天郁郁葱葱的草地,这些收割者和农家女在夏日晴空和冬天黑色的壁炉架下,从这里感受世界是什么。”



评论
热度 ( 25 )

© 驴眼看世界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