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篇:梵高(第十集)《花卉篇》:

梵高生于荷兰北部,曾德特镇一个牧师家庭,他自幼性格孤僻,缄默木讷而腼腆,却唯独喜爱绘画。像是一个隐喻,在画下一幅《麦田上的乌鸦》后,129年前的今天,梵高永远倒在了麦田之上。那时,他无妻无子,生活拮据,画作无人问津,被人视为疯子。

好在,时间总是公平的,那些倾尽生命热情的2000多幅作品,在日后的岁月中为他等来了极大的抚慰。人们记住了这个生前不被理解的天才艺术家,一遍遍地描摹他笔下奔流涌动的《星空》,沉默《吃土豆的人》,燃烧绽放的《向日葵》……


隔着遥远的岁月,翻开他生前留下的给弟弟的珍贵书信、画作手稿集《梵高手稿》,字字句句,热情洋溢,你会看见,在“疯子”的背后,是一颗对生命和艺术饱满热忱的心。

见字如面,借着梵高先生内心真诚的书信表达,我们试图与他来一场穿越时光的对谈,和他聊聊艺术,聊聊人生,聊聊我们的时代。

梵高笔下的花朵并不仅仅只是灿灿黄色和忧郁蓝色,而是丰富多彩的,热烈而浪漫的花朵怒放,如同生命在燃烧。

花卉题材可以表现梵高艺术的一个层面:不吝惜单一色彩的表达,用柔弱题材表达生命向上的顽强。

如果你同样认同光赋予生命的立体气质,强调要抒发自我感受和主观情感,那么你就具有印象派的思想气质了。

我想画出触动人心的素描,我想透过人物或风景所表达的,不是伤感的忧郁,而是真挚的悲伤。——梵高。

生命只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收获是不在这里的。——梵高。

没有什么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梵高。


            梵高:没人懂我的孤独!

1888年2月梵高离开了,喧闹的都市 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的田野,他立刻就陶醉在,这炙热明丽的阳光,和一望无际的原野中,他被眼前的美景震撼到了,他流着眼泪向着太阳奔跑,用生命追逐太阳灿烂的颜色。当地的农民觉得,这个人非常奇怪,他每天在太阳升起之前,就背着一大捆画布和颜料奔向田野。

他从不戴帽子,眼中闪烁着炙热的火焰,他从不和任何路人说话,每天傍晚的时候他就回来了,眼睛就如同烧光了的火柴洞,头顶被晒得通红,头发也竖立着的,腋下同时还夹着一幅,颜料还没干透的画布,这时的人们都觉得他是个疯子。

将近一年的梵高再也忍受不了,阳光的炽烈给他一种不可遏止的躁动,

攫住了他的灵魂他手拿一把剃刀。突然间他揪起了自己的右耳,可怜的右耳在锋利的剃刀下,便离开了那个疯狂的头颅。

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他们眼里的疯子,就是人类世界最伟大的画家。就是在这个时期,就是在这片美丽的田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油画作品,《向日葵》诞生了!

《向日葵》诞生一年以后,37岁的梵高悄然走向,小镇外的一片麦田,用一把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告别了我们的世界。

而让我们遗憾的是这位伟大的画家,到死也没有卖出自己的一幅作品,除了供养了他一生的弟弟之外,在他的有生之年,没有一个人懂得他的价值,他的弟弟不得已为了鼓励哥哥,偷偷让画商花4英镑买了一幅画,让哥哥知道有人喜欢他的作品。

而在100年以后,他的《向日葵》以42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蝴蝶花》在美国拍卖了5350万美元。那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更是创出7150万美元的天价,天堂里的梵高听到这个消息,是应该哭泣还是应该庆贺呢?

梵高去世百年以后,他的出生地荷兰,他的自杀地法国,争相把梵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为他建造规模宏大的美术馆。梵高生前曾有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相信生前孤独落寞的梵高地下有知,当可以幸福地微笑了。

评论 ( 4 )
热度 ( 33 )

© 驴眼看世界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