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0篇 《观泉图》元  赵孟頫  台北故宫博物院

材质尺寸:

纸本 立轴 小青绿 53.9x24.8厘米

简要介绍:

该画青壁双起,苍松夹峙,半为云掩,瀑水自石壁间出,数折而下,士人抱拳听泉,状甚悠闲。此图笔法高逸,青绿设色亦极淳厚典雅,以明文征明、仇英风格之笔墨,作此颇富赵氏青绿山水韵味之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款识题跋:

款识:至大二年元月四日吴兴赵孟頫画。


6099篇 《五言联团扇》南宋  赵惇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材质尺寸:

绢本 册页 墨书 21.3x21厘米

简要介绍:

受宋代皇室文风影响,光宗赵惇的字不差,写得颇端正,图示〈五言联团扇〉这件作品,写在素绢之上,以楷书字体写成,文曰:「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其中的「贞」字,缺了最后的一点,乃为了避君主、尊长的名讳。

款识题跋:

款识:释文: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6097篇 《墨竹图》明  夏昶  大英博物馆

绢本 立轴 水墨 117.5x39.6厘米

简要介绍:

此绘右侧淡墨写一芉嫩竹挺拔向上,竹叶婆娑。左下侧探入画面的繁茂枝叶,却浓墨写就。 一深一浅,浓淡相宜。一上一下,轻灵飘逸。一前一后,相互映衬。构图清奇,意在画外。

历史上徐沁《明画录》说夏昶“写竹时称第一,名驰绝域,争以兼金购求,故有‘夏昶一箇竹,西凉十锭金’之谣”。其作讲究法度,结构严谨,此图枝劲叶茂,疏密相间,竹枝烟姿雨色,偃值浓疎,动和榘度,盖行家也,其尤精楷法,故起笔收笔均以楷书入画,各循矩度而气......

6098篇 《大傩图》北宋  佚名  故宫博物院

绢本 立轴 设色 67.4x59.2厘米

简要介绍:

此画面上共画有十二个人。他们都穿着奇异的服装,戴着各式的帽子和插着花枝。帽子的式样毫不重复,除了斗笠、巾和冠之外,有的是戴着粗角的兽头,有的是农家场院器具斗、箩、箕之属。他们的手中或身上携拿着鼓、铃、檀板等乐器,或为扇、篓、帚等用具,或为花枝、瓜之属。所有人的面部都化了妆,可能戴的是假面具。十二个人团团围住,手舞足蹈,充满着欢乐的气氛。旧题《大傩图》。

  描写民间风俗习惯的绘画,宋代特别发展,《大傩图》轴即是一幅......

6096篇 《柳溪行舟图》清  石涛  香港艺术博物馆

轴 纸本 浅绛设色 103x44cm

自题:沿堤高柳绿阴轻,溪畔人家放棹行。流水过桥复西去,长松倒影石门情。清湘瞎尊者漫设于大滌堂下。

钤:我法 老涛 眼中之人吾老矣 三枚印。此图粗头乱服,点画纵横,真苦瓜本法。


6095篇 《罗汉图轴四条屏》清  石涛  

简要介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石涛《山水人物四屏》十分精彩,款识中言画于丙午年即康熙五年(1666),石涛时年24岁。四幅绘画表现手法,竹石皴法以渴笔勾勒为主,既清瘦又高古,坡石的脉纹勾勒奇古。既有北宋李公麟游丝之法,也有南宋周季常烘染之痕迹,最主要还是石涛自家手法为主,随心所欲。点苔之笔皆以中锋完成,地花地草,错落有致。人物的线条舒展,神态各异,师古李公麟笔法淋漓尽致,是清代道释画的集大成人物画家。另依据款识时间及绘画内容判断,大都会博物馆藏的《十六阿罗汉应真图》卷、《百页罗汉图》册页、《莲社图......

6094篇 《山水立轴》清  石涛  

材质尺寸:纸本 162.5x57.1厘米


6093篇 《江南春霭图》

清  石涛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6092篇 《花鸟图册10帧》清  石涛  


6091篇 《墨荷图轴》清  石涛  故宫博物院

纸本 水墨 90.2x50.4厘米

简要介绍:

绘欣欣向荣的荷塘景色。构图疏密交错,通过荷叶、茨菰、莲蓬、蒲草间的相互掩映构筑出变化丰富的空间层次。用墨淋漓尽致,浓淡、枯润相生,显现出作者较强的笔墨把控能力。

款识题跋:

款识:“大涤子邗上秋日写”。


1 / 294

© 驴眼看世界 | Powered by LOFTER